李白古诗《游戴天山,未遇道士》赏析
李白古诗《游戴天山,未遇道士》赏析 “游戴天山,未遇道士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求学时所写的五律。这首诗的主要作者尚代天山所见所闻,生动地描绘了出访道士不相逢的画面。 与道士戴天山无缘 狗吠声和水声中,桃花结露浓浓。 树深时见鹿,涧不闻正午钟声。 野竹分青雾,飞泉挂碧峰。 无人不知何处去,愁倚着两三松。 《访谈未遇道士戴天山》注释 (1)戴天山:在四川长隆县城北五十里,李白年轻时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。未遇:未遇。 ⑵吠叫:狗吠叫。 ⑶带露厚:覆盖着露水。 ⑷树深度:树的深度。 ⑸ 青油:蓝色的云。 ⑹精益:依靠。 《访谈未遇道士戴天山》白话译本 山泉的声音在狗的吠叫中流淌,桃花在流水的周围绽放。 时而有野鹿穿行于茂密的灌木丛中,中午时分安静的小溪也没有钟声。 飞泉挂在远处的青峰上,野竹出现在山间的绿雾中。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下落,我无奈地在两三棵松树之间徘徊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白二十岁之前。据清代黄锡贵《李太白编年史》记载,李白十八、9岁时,隐居于大旷山大明寺(即诗名戴天山) ,而这首诗就是当时写的。 《访谈未遇道士戴天山》赏析 全诗共有八行。前六行写“参观”,重点描写景物、美景; 前两句是桃园的景象。第一句,写下我听到的,泉水潺潺,犬吠微弱;第二句我写我所见,桃花露水,耀眼。诗人沿着溪流走,穿过森林,进入群山。这是进山的第一趟旅程,怡人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,让人想起居住在这里的道士,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。第二句中的“露浓”三个字,不仅为桃花增色,还指出入山时间为清晨,与下联中的“喜雾”相映成趣。 下联“树深见鹿,午未闻钟声”,是诗人第二次进山。诗人走在林间小路上,经常看到麋鹿出没;林深路长,来到溪边时已是中午,正值道观敲钟的时候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写作背景,却听不到钟声。这两句话在山中极为安静,暗示道士已经出去了。鹿很安静,经常在森林深处活动。自从“及时见鹿”,就可以看出它是安静的。正午时分,钟声无声,只听得清清楚楚的只有溪水声,可见周围的宁静。环境清幽幽静,这本是方外的真面目,正好符合上联所写的桃园景象。这两位景语也含蓄地叙述:“见鹿时”,与无人反差;与“不闻钟声”,寓意道观中无人。“我没有听到铃声”与标题中的“我没有见面”相呼应。 颈对联“野竹分青烟,飞泉挂青峰”,是诗人入山的第三次征程。从最后一联《不闻钟声》可以想见,诗人离道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这副楹联写的是我来到道观之前看到的一幕——道士不在,只有青竹融入青山,还有青峰悬垂的瀑布。诗人的笔法巧夺天工:“野竹”句中用“汾”二字形容野竹与青雾两色相近,形成一片绿色;“飞泉”这句话用了一个“挂”字 以展现白色飞泉与青蓝色的山峰相互映衬。道士不在,诗人百无聊赖,便环顾四周,细细品味眼前的风景。所以,这两句话既能看出这片道观净土的冷漠与高贵,又能体会到诗人来访时如释重负的感觉。 结尾的两行是“无人不知何处去,悲恸两三散”,诗人以询问的方式从侧面写出“未遇”的事实,用“未遇”的惆怅写下一松的反复动作。稍有迂回,情怀也随波逐流,久久不散。其中的辛勤思考和探索,可以给人们更多的灵感和对诗人其他诗歌的深刻理解。 这项工作的构思并不复杂。它写诗人所闻所见,都是为了突出来访的道士没有遇到的主题。全诗用词古朴自然,线条纯正,景色优美深情。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李白的诗写得完美无缺。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歌,都写得很洒脱,酣畅淋漓,优雅豪迈,字里行间充满英雄气概。而他的诗,在这方面,特点不够明显,不够强烈。这说明这部作品也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。 【李白古诗《游戴天山,未遇道士》赏析】相关文章: 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08-20 |
下一篇:探访未见的道士戴天山
相关推荐
- 10-06大发888体育投注如何计算赔率(球队赔率)-2022
- 10-06rb88热博体育软件的特点(有哪些特点)-2022卡
- 10-06TLCBet9九州体育平台的特点(特点有些什么)-20
- 10-06TB天博体育app有什么功能(搜索一体化)-2022卡
- 10-06十博体育买球官网是否支持直播回放(高清画质
- 10-05乐动体育平台直播功能有什么特点(全方位无死
- 10-05乐动综合体育app有什么优势(可玩性高)-2022卡
- 10-05十博体育的直播功能好用么(直播流畅好用)-202
- 10-05乐动综合体育平台认证需要注意什么?(注意事项
- 10-05十博体育app有什么亮点?(动画逼真)-2022卡塔尔